时间:2014/3/1 11:35:36 点击:272
身穿灰夹克,脚踩运动鞋,背着灰橘相间的运动书包。他看上去并不年轻,但面带笑容;他看上去并不健壮,却足下生风。他就是经常出现在国教学院英语课堂上的一位特别的“学生”,总是坐在教室后面“认真听课”。下了课,他时而“鼓励”老师,时而与老师一同探讨问题。这位特别的“学生”正是外国语学院的退休老师谢运才。谢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,退休不久后,被国教学院聘为督导老师。顾名思义,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指导。
谢运才老师二十一岁毕业,二十一岁走上工作岗位。从年轻的“小谢”到经验丰富的“老谢”。谢老师耕耘四十载,一直把“博学深思,进取奉献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。执教四十年来,他一直执着地追求,默默地奉献,以坚定的信念,不懈的坚持守护在平凡的讲台上。他初衷不改、穷尽所学,以万分热情培育一批批学子;他简单行事、严于律己,以满腔热忱的作风在师生中树立一个师者的形象。
“小谢”:简单的梦想
四十年前,大学生还是个稀有人才,更别说是大学老师。那时,二十一岁的小谢,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。那时学外语,不像现在收音机、英文刊物、词典等样样齐备;那时的学风淳朴又上进,有的只是一种钻研的“狠劲”。
学英语,听力不可少。可是在他读书期间没有开设听力课。他很想听到地道的英语,但那时候没有条件!他把疑惑告诉了一位老师。老师带他来到电教室。一进去,他惊呆了——一台收音机!那大家伙体积快赶上一架钢琴了。老师按下开关,里面传来纯正的英式英语……这足以让“小谢”着魔。听的次数多了,试着把听到的东西写下来,结果换来老师的全面修改。
“老师你怎么听一遍就都知道?我怎么就不行呢?”“小谢”很纳闷。
“我年轻的时候,正值抗美援朝。”老师告诉他说,“我所做的工作不是翻译已写好的文件,而是去听一箱一箱运过来的录音带。天天听录音带,整理成文字,然后把主要内容译成中文交给首长。听多了就变得很容易了。”
在那之后,他频繁地出入“听力教室”。有了学习的条件,又有老师一对一的指点,自己“恶补”听力课,进步自然是令人鼓舞的。
“老谢”:不简单的坚持
年轻的“小谢”慢慢积累教学经验,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。这段历程,是很多年轻老师想象不到的热情和探索。任教初期,备课占据了谢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。由于缺乏经验,第一年的每一节课,教案都是厚厚一叠。一字一句,每个重点、难点,读写在教案上;学生上课时的反应与应对措施,以及课后的自我评估,都有详细的记录。谢老师的坚持带来了教学上的飞跃,但殊不知这要通过多少心血和努力才能“爬上去的”。资深的系主任听完他的课后,称赞道:“你肯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。”到了第二年,谢老师备起课来轻松了许多,但教案也是厚厚的一本。两年的沉淀,表现在课堂上,就是一个个清晰准确的读音,一串串流畅准确的表达。
谢老师也教选修课。选修往往离不开点名。但谢老师从不用点名,因为选他的课的学生都不会无故缺课,“顽皮的学生也有,但懂事的孩子更多。把课上好了,学生自然会集中注意力,专心听讲,很少有人会开小差的。”
许多听过谢老师的课的学生一直不理解他的选择。“谢老师那么优秀,成绩那么好,英语学得那么好,为什么不去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?或者是自己开一个辅导班?或者是做外贸类的工作,去外企上班呢?”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,谢老师回答道:“做老师,同样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,教书育人就是我价值的体现,我喜欢这份职业。”“你们在生活中要记住不要存有太多的欲望,迷失自我的生活是无意义的,希望你们以后坚持自己的那份真实与良知。”
四十年来,“老谢”一直都会评估自己的教学。他从同学们的眼中看出疑惑,在答疑之余检讨自己的教学,防止下一次出现类似的纰漏。再细小的问题,如果不确定,谢老师也会“刨根问底”,直到准确无误才会写入教案。“就比如最基础的单词发音,学生犯错可以理解,老师犯错就不行。老师教学中出现错误,那简直就是上课误导学生。老师教,学生听,这是一种双向的信任。”
“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”
李同学曾经在大一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听谢老师的课,现在感到特别后悔。她说,“现在想听也听不到了。他精心准备每一堂课,那种幽默令人回味。” “do you have a bomb in your bag ?”他总是这么爱开玩笑。因此,每当谢老师走在前面,同学们便会把他的书包联想成炸药包。李同学感叹道,谢老师很守时,每次来上课总是看见谢老师早早地在教室候着。一个老教授都能这样坚持提早十分钟进教室,而自己从没有比他早到过,作为年轻的学生当然深感惭愧。
课后,总有同学和谢老师聊天,把自己面临的选择与老师一起商讨。一次,谢老师的一个学生想考研,但又放心不下瘫痪在床的爸爸和两个在读初中的弟弟。家里的事全靠有病在身的妈妈一个人撑着。全家开销很大,生活拮据。那位学生很纠结,他明白,如果自己考研学习,妈妈随时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倒下,但他又不愿意放弃梦想。“要是我的话,我会去找工作养家,换来的可能就是两个弟弟的学业有成。有的时候,人活着,不是为了自己。必要的的时候,总要为亲人做出牺牲。而且你不仅是儿子,还是一个哥哥。”谢老师这样为他分析。老师的话刻在了这个同学心里,他放弃了考研,找了一份工作,照顾爸爸,帮家里分忧,并决定等到情况好转,再去考研。
多年后,他仍然不忘经常回学校来看看这位他最感激的老师,这位为他指明了人生方向的老师。
在同事眼中,谢老师是一个很热心的人,不但关心学生,同样还关心年轻老师的成长。盛炎老师作为谢老师的同事,对此深有感触,“他是我的老师,为人严谨,总是关心他人,在平时教学工作中,谢老师经常点拨我。”她说,每逢遇到天气变化,谢老师也不忘提醒大家“明天要降温了,多穿点啊”,这样的温馨提示总让人心里感到暖暖的。
程纟丽老师更是发出由衷的赞扬:“谢老师很负责,对学生态度很好,私下里和课堂上一样,非常有耐心。”在考试前,谢老师总会给出很多“小贴士”提醒老师和学生,告诉他们调整好心态,沉着应考。
时代在变,学生也在变。眼界广阔、思维活跃的后面,是一颗浮躁的心。“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好的风气,所以更要扎实地做好每一步。大学四年一转眨眼就过去了,总要有个明确的目标,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读大学吧?该怎么做?”除了学习风气,谢老师还说道。他理解大学里的自由恋爱,但难以理解一些同学对待感情态度,“换一个是看错了,接下来还是看错了?就该检讨自己!”
“作为老师,不但要爱教学工作,还要爱学生。年青时我把学生当成弟弟妹妹,后来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。孩子会犯错,犯错了就需要教育;教育了可能还会犯,那就继续教育呗。但是要注意教育的方式,不能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。不要摆老师的架子,以势压人,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。”
生活中谢老师也是性情中人。谢老师有个爱好,那就是下棋。从人品到棋品,他始终表里如一,严谨且沉稳。输赢只是一小部分,他在乎的,只是下棋悠然的心情。
教学永无止境
去年六月三十日,谢老师结束了四十年的教学生涯。在回家的路上,听见蝉鸣柳枝。谢老师随感,即成小诗两首:
(一)
六十年华付东流,不知前途剩几秋。
仲夏蝉鸣今归去,不悔蚕丝吐到头。
四十余载追梦人,一路跋涉愧望尘。
如今只是归家客,回望瑶湖总生情。
(二)
教学大楼不语,倾听着传授知识的高山流水。
茶花绽放俏丽,经历过往日的冷风急雨。
青春、快乐的笑脸,从容面对末来的挑战。
蜿蜒交叉的路,感受着迈向理想的坚定脚步。
这师大校园,助莘莘学子放飞梦想,一年又一年。
他很简单——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,他在乎的不多,只望“我愿教,学生愿学”。
他很满足——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,满足于耕耘在三尺讲台。
他很执着——“我就是希望他们能把学习搞好,成为有用的人才,要不然还要老师干吗?”那些对教学有益的,一定坚持到底。一个老师的初衷,四十年来铭记在心。
正是因为这种简单、这种满足和这种执着,让谢老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不少成绩。他曾获得国家“曾宪梓教学奖”二等奖;担任英语听力教研室主任期间,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利用国外广播电台作为教学资源,录制、编写听力教材;由于他和其他教师的辛勤工作,外国语学院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、八级考试中的听力成绩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